-->
今文经学-抖音百科
今文经学是一门于汉代成型的儒学流派,与古文经学相对,在汉代被列为官学。因为该流派所依据、研习的经典文本是经汉代官方隶定的版本,文本文字为当时通用的隶书,与古文学派所依据的出于孔壁、民间,未经隶定的文本相对,故而称为今文经学。[3][8][9]其主要特征是将孔子视为一名改革周制的政治思想家(极端者则将孔子视为替天立法的圣人),认为五经为孔子的致治之术,重点在于探明孔子的微言大义。此外,其加入大量的占卜、阴阳学说,提倡天人感应,服务于社会政治,具有政治哲学的特征。其实际开创者为西汉董仲舒,集大成者是东汉何休,主要思想包括素王改制、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5][6][7] 今文经学的前身为战国时代的齐、鲁儒学。[10]及至汉武帝用公孙弘议, 设五经博士,又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表彰今文经籍,今文经学遂大盛。西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逐渐兴起,并与今文经学竞争。今文经学因拘于师承家法,流于繁琐和诞妄,逐渐衰微。东汉初,光武帝改变王莽的政治措施,曾恢复设立今文十四博士,但不久即废去。东汉末年,混同今古文经学的郑学兴起,经学上的今文、古文之争趋于平和。[11][12]清代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突出,庄存与、刘逢禄等学者重新发现今文经学,开始以今文经学为中心构建其思想体系,形成“常州学派”,并用以对抗当时的乾嘉学风,同时对现实进行批判。清代末期,康有为等人利用今文经学的思想,为其维新变法提供支持,今文经学再次复兴。[13] 今文经学的代表著作包括《春秋繁露》《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论语说义》《今古学考》《孔子改制考》等。[4]在汉代,今文经学作为汉代的官方学说,对汉帝国的合法性,以及汉代的政治实践、司法实践造成了重大影响。[14]在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打破了乾嘉学派传统的学术格局,并且成为了一种批判现实社会政治弊端的重要精神资源,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13]支持今文经学的学者认为,成型于西汉的今文经学尚且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