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丁六甲,是道教神名,六丁和六甲的合称。[1]原本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护法神将。[3]取形于民俗中的十二生肖。六甲:鼠、虎、龙、马、猴、狗;六丁:牛、兔、蛇、羊、鸡、猪。[4]
“六甲”一词起源于战国时期天文学家楚人甘德观测到的华盖杠旁的六颗星,“六丁”比“六甲”出现稍晚,“六丁”在道教中的记载为“六甲之阴”,具有趋吉辟凶的纳福功效。“六丁六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六丁六甲”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后常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另有说法“丁甲”之名来源于天干地支,“六丁六甲”神位虽小,但在道教中却非常重要,经常被道士用符箓[lù]所役使。[4] 在商代甲骨文里,已有六十甲子的记载。[5]《续文献通考》中也有“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的记录。[2]此外,汉代《献帝起居注》中也有对六丁六甲的祭祀记录。[6] 释义
道教武神名。六丁六甲源于先秦记载的六十甲子,在方术中常用于军事,因此在道教也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等同为常见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ráng]灾中作为武神被道士召请,厉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注:按道经曰凡行六丁六甲法,必先受《太上九天玄女斩邪秘箓》一阶方可行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