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西晋初年大臣
李密(公元224年-公元287年),又名宓,字令伯,一名虔,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保胜乡)人,是晋初散文家,西晋初期大臣。[3][4][1]
李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5]少时从师当时的儒学大师谯周,李密在40岁前效忠于蜀汉政权,此时期担任尚书郎,多次出使吴国,吴人称他有才辩。40岁后随刘禅向司马氏投降。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因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不得已上《陈情表》,陈述自己不赴任的苦衷,后得到司马炎的赞许和同情[3][6]。祖母去世后,李密服丧满后入仕,先后任河南温县县令、尚书郎和陕西汉中太守等职。后免官,逝于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葬于彭山县保胜乡[4]
李密著有《述理论》十篇,在《华阳国志》《晋书》中均有李密传[4]。《晋书·孝友传》还将其列在首位,誉之 “以孝谨闻”[6]。《陈情表》是李密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散文名篇,“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传为千古名句,转为成语。[7]

人物生平

年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