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邙山之战-抖音百科
邙山之战,又称偃师之战,发生在公元618年10月5日至6日,是隋末唐初河南洛阳附近邙山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参战双方为李密率领的河南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和割据在洛阳的军阀王世充。王世充在此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巩固了对河南的控制,并最终废黜了隋朝傀儡皇帝杨侗,自立为郑朝皇帝。李密的权威受到重创,其追随者纷纷投靠王世充,李密逃往唐朝朝廷寻求庇护,但最终被处决。这场战斗为唐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争背景
隋末唐初,王世充和李密为了争夺在河南的霸权,曾交战60余次。李密的重要谋士柴孝和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溺死于洛河;王世充的部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等也死于对瓦岗军的战斗中。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随后自立为许帝,率军从江都北上,欲经过洛阳回长安。其时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和王世充正在中原与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对峙。正在双方势均力敌之时,宇文化及成为了双方共同的威胁。因此,李密向杨侗和王世充妥协称臣,双方共同对付宇文化及。 自从李密向隋皇泰主杨侗称臣以后,在与宇文化及作战时,每获胜都遣使向杨侗告捷,逮住杀害隋炀帝的凶手于弘达也及时献上,以求恩宠。经过血战,李密击败了宇文化及。杨侗召李密入朝议事,部队开到温县(今河南温县东北),王世充杀元文都等,在东都洛阳抢先发动子宫廷政变。李密入东都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驻扎在金墉[yōng]城(今河南洛阳东)。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承基等被河北窦建德和山东王薄的义军击灭,对洛阳的威胁消除,李密与王世充再度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