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本我

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自我与本我》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的合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11年9月出版。这三篇著作分别是《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弗洛伊德晚年的心理学理论,是他对人的心理所作哲学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他在理论研究上达到的较高成就。[1]

内容简介

《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它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将人类精神生活区分为意识、无意识以及潜意识,并借助前两文的结论,构建出人格结构三分法(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行事。[1]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