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滨有着悠久的人类文明史。1974年在浮滨桥头村塔仔金山墓葬群发掘的300多件文物,经鉴定,为国商周时代古越族珍贵文物,印证了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为这片土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浮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塔仔金山的“商周墓葬群遗址”验证远古时代就有人在这里谋生。明清时期称弦歌都东洋堡大榕社,1926年始建浮滨圩,因圩场紧靠黄冈河之大榕溪、小榕溪、中榕溪汇合处,又坐落浮山圩西侧,故名浮滨圩,后成地域名称“浮滨”,民国期间称为浮山区西四乡,建国后始称河西区,1951年属饶平第四区,1956年称浮滨乡,1958年拼入浮山公社,1961年成立浮滨公社,1973年拆出坪溪公社,1974又拆出新安林场,1983年称浮滨区,1986年称浮滨乡,1992年称浮滨镇至今。2002年合拼坪溪镇、2004年合拼新安林场。浮滨辖区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治安稳定,社会和谐。 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