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1
4
翠玉白菜是清代中后期的翡翠雕刻品,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高)5.07厘米,由一块半灰白、半翠绿的翡翠玉石雕琢而成,整体造型包心、无根、茎叶脆嫩、叶青茎白,生动而又逼真。匠人按照翠玉白菜玉料本身的自然色泽进行雕刻,将灰白色部分雕刻成菜帮,绿色部分雕刻成菜叶,而绿色玉料的瑕[]部分则雕刻成趴在菜叶上的蝗虫螽斯两只小昆虫。[1][2][3][4]
翠玉白菜包含双重寓意:一方面,翠玉白菜象征财富、新嫁娘的纯洁与清白以及多子多孙之义;另一方面,翠玉白菜含有“以器寓道”之义,其断根、损叶、变色之造型与“[zhōng]斯”断须、低首、两尾高低寓意暴政导致民乱,整体而言对古代帝王具有“劝惩”之义。[1][2][3][4]
相传翠玉白菜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最初陈列于瑾妃的寝宫,即故宫永和宫内。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翠玉白菜与其他故宫文物被国民政府运往台湾,其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并被评定为院内“重要文物”,陈列于正馆三楼玉器展厅。翠玉白菜还与东坡肉石毛公鼎,并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三宝”。[1][5][6]

器物特征

外形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