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雅

宋代陆佃所著的古籍
《埤雅》是由宋代学者陆佃(1042-1102)编撰的一部训诂书,共20卷,旨在对《尔雅》进行补充说明。陆佃曾任尚书左丞,精通礼家名数之学,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埤雅》流传至今。该书详细解释了多种动植物的命名原理,并引用了《诗经》等经典文献来阐述意义。

作者介绍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北宋时期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他在神宗时期担任尚书左丞,以其深厚的礼家名数之学知识闻名。除了《埤雅》,他还创作了《尔雅新义》等著作,共计242卷。他的其他作品如《礼象》《春秋后传》等均已失传,《尔雅新义》虽存于《永乐大典》中,但因文字错漏无法整理成册。陆佃的儿子陆宰在1125年的宣和年间为其父的作品撰写序言。[1]

作品内容

《埤雅》的内容分为八个章节,依次为《释鱼》《释兽》《释鸟》《释虫》《释马》《释木》《释草》和《释天》[2]。这些章节与《尔雅》的相应章节有着密切的关系。陆佃在书中不仅描述了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着重探讨了它们的命名由来。他通过分析汉字的构成,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力求揭示每种生物名字背后的含义。此外,他还广泛引用了包括王安石字说》在内的多种文献资料,尽管有些观点可能并不严谨。陆佃在书中还经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以此来阐释动植物的意义。这种做法反映了他对《诗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