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节度使

786年设立的官职
李忠臣接任节度使后,开始不听朝廷的敕令,大历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族侄李希烈驱逐,此时淮西辖区只剩六州——申州、光州蔡州、寿州、安州唐州。 786年,李希烈被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归附朝廷。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李诉平定淮西,生擒吴元济,次年唐宪宗下诏废除淮西节度使。

淮南西道

淮西节度使原称淮南西道节度使,是唐朝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设置的方镇,初期辖区很大。许州(今河南许昌)、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郑州蔡州(今河南汝南)、陈州(今河南淮阳)、颍州(今安徽阜阳)、亳州寿州(今安徽寿县)、安州(今湖北安陆)、[miǎn]州(今湖北安陆)、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汴州(今河南开封)、曹州(今山东菏泽)、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泗州(今江苏盱眙)、隋州(今湖北随州)、唐州(今河南泌阳),这二十个州都一度受过淮南西道的节度。安史之乱结束后,淮南西道的多数州郡被分割。

吴氏割据

786年,李希烈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归附朝廷。陈仙奇旋即被吴少诚所杀,重新割据。朝廷在这期间收回了寿州、安州、唐州三州。吴少诚与吴少阳吴元济父子多次侵略河南州县。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李诉平定淮西,生擒吴元济,次年唐宪宗下诏废除淮西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