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约1240-1324年),字秉元,又名刘銮,时人称为“刘正奉”,蓟州宝坻人[a],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元代雕塑家。[2][1]
刘元在少年时代向一位杞姓的道录[b]拜师,学到各种工艺技能。[5]公元1270年[c],忽必烈颁旨,从各地调集工匠,在大都[d]修建护国仁王寺。刘元经人举荐,做了阿尼哥的助手,跟随阿尼哥学习印度的佛像雕塑艺术。[5][6]公元1264--1294年间和公元1314年—1320年间,大都诸多寺院塑铸佛像都是刘元制作的,他因制作的三皇像而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为他封官,让其随行外出。[6][4][5]公元1317年(延祐四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命在大都平则门[e]外建大永福寺[f]。[6]此时[g]阿尼哥业已逝世,刘元参与并主持塑像工作。[6]公元1319年[h],刘元在齐化门[i]外建东岳庙,主塑仁圣帝[j]等道教神像。《元史》卷203《方技传》称:“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6][6]为此,仁宗[k]甚至命令刘元非有旨不许为他人造神像。[4]刘元七十多岁时,仍然在亲自塑造或督造佛道神像。《元史》称其“以寿终”,逝世后葬于故乡。[6]
刘元将中国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7]元代的宗教界 人士称他为塑像奇才,刘元把密教的雕塑技术和中国的雕塑手法结合起来,使中国雕塑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给明清各代的雕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5][7]现今[l]建筑学家鉴定寺庙佛像的塑造年代,均以刘元为元代模本。[5]值得一提的是,《元史》中还专门为他立传,记述他的业绩,使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国史”立传的中国雕塑家。[7][5][1]
人物生平
早年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