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臼炮-抖音百科
一种炮身短、射角大的火炮,迫击炮的前身
臼炮(英语:Mortar)[2]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火炮。[3]因其外形类似臼,因此在中国被称为“臼炮”。[1]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3]早期的臼炮是滑膛,身管比迫击炮更要短,为口径2~4倍。高低射界比迫击炮小,约为50°~75°。起初发射石弹,后来发射铸铁球形弹和纵火弹,当时射角装定仅有2~3种,而且是用枕木将炮口垫高来装定的,以变装药量来取得所需的射程。[1]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口径火炮很多都是臼炮。[3]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造于1377年的大口径轰城炮以及1690年所制的威远将军炮。[3] 19世纪随着线膛炮的出现,炮身加长,臼炮性质实际上已变了,但习惯上仍称臼炮,如俄国1895年的6~12倍口径的152毫米炮仍称野战臼炮。[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曾使用臼炮对美军造成巨大的伤亡。[4][5]有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卡尔臼炮曾经用于塞瓦斯托波尔攻城战和1944年的镇压华沙起义。[3]但由于射程小且较笨重,战术性能差,二战臼炮使用的并 不多。[1] 臼炮属于火炮的一种。[6]其炮膛内可以填充大量石块、石球、铁钉之类的杀伤性物体,发射时呈发散状,能成片击中正前方,可以震慑敌军。[7]它的缺点一个是后坐力过大;另一个主要弱点是射程不足,只能被近距离使用。[8]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发展为迫击炮。[9]海军在臼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来发射深水炸弹,发射救生索和救生信号。[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