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

版画的种类之一
铜版画(copper plate etching),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属于凹版。因较常用的金属版是铜版,故称铜版画。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艺术创作。从德国丢勒荷兰伦勃朗西班牙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兰、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主要简介

也称“蚀刻版画”(copper plate etching)、“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属于凹版。比较常用的金属板 是铜版,故称。铜版画从十五世纪发明雕版以来,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在欧洲各国都已经形成一个非常繁荣的复制版画市场。法国是当时欧洲复制版画的中心,著名的雕版师都云集巴黎。为适应不同的复制要求他们在实践中陆续发明了一些新的制版方法。大大丰富了版画的艺术效果。“炭笔式制版法”(crayanmanner)和“粉笔式制版法”(pastel manner)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摹仿炭笔或粉笔的制版方法。它是用装有带齿小轮的刻刀,称为“滚刀”(roulette)。在版上滚动,可以刻出许多细点,摹仿炭笔和粉笔在纸上的笔触。最早使用这种滚刀是在上一章已叙及的美柔汀的发明者赛金,但他只用来制作美柔汀。而经过改进用来直接制版作画的是本世纪的法国雕版师弗朗索斯(J.C.francois1717-1769)他把这种滚刀上的滚齿小轮,做成粗细不同、形状不同的多种符号,以适应不同的笔触。他并不直接在版上雕刻,而是在上了防腐蚀膜的板子上作画后,再经过腐蚀,可以使效果更为柔和。使用这种方法的还有一位著名的雕版师和版画稿打样人德马多(Cilles Demateau)比利时人,塌实布歇炭笔素描作品的复制专家。再有一位专门复制布歇的彩色粉画作品的雕版师蓬奈特(Louis Marin Bonner1743-1793)他致力于数版叠印的色版印刷,来表现彩色粉笔复杂的绘画效果。制版方法是以防腐蜡或防腐剂(一般以黄蜡、松香沥青等抗酸材料制成)涂布版面,形成一层防腐膜,用刻针在版面上作画,然后放在腐蚀液(常用硝酸溶液)中腐蚀。凡被刻针刮去防腐膜之处,即被腐蚀,形成凹线,腐蚀时间越长,凹线也越深。除去防腐膜后便形成。印刷时先用油墨涂布版面,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放在铜版机上压印,纸受压,凹线内油墨吸于纸上而形成凸起的线条,由于线有粗细、深浅、疏密,再加上线外揩去的油墨有多有少,就形成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画面。此外,还可用飞尘法、软腊法腐蚀成另外的效果。亦可不用腐蚀而直接用刻针在版面刻制,称为“干刻”。
铜版画[美术作品]
“铜版画”是凹版版画的一个不确切的叫法。在中国,铜版画指的就是凹版版画,与之相对应的版种还有木版画(凸版画)、石版画(平版画)、丝网版画(漏版画)。然而,版画发展至今天,铜、木、石、丝这四种叫法已远不能涵盖各自所代表的版种了,尤其是铜版中国为什么会把凹版版画称之为铜版画?这可能与凹版版画早期所使用的版材有关。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辞海》中就这样写道:铜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因所用的金属材料以铜版为主,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