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

中国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
《韩诗外传》是中国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由西汉韩婴撰写。[1][2]《韩诗外传》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3]
《韩诗外传》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贵民”的思想,认为“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执政者要“以百姓为天”。该书又继承和发扬了荀子“礼起于欲”的主张,提出“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的观点;其思想对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
《韩诗外传》现存最早版本为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本,明代有通津草堂刻本、野竹斋刻本、芙蓉泉书屋刻本、《汉魏丛书》本、《秘书九种》本、《津逮秘书》本,清代有亦有生斋刻本、周廷实刻本、《四库全书》本。《韩诗外传》今人注本有许维通的《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屈守元《韩诗外传笺流》,巴蜀书社1996年版;赵善诒《韩诗外传补正》,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1]

通行版本

1.已知《韩诗外传》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迈(1123-1202)说它属于庆历年间(1041—1048),毛晋(1599-1659)认为他拥有这个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书》之中。在明代的几个版本中,《四部丛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渊源于元本(由钱惟善于1355年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