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

楚昭王后裔
昭阳(生卒年不详),名云,字阳,是楚昭王的后裔,出生于楚国四大家族的昭氏家族。[1]
公元前334年,楚威王任命昭阳为将攻打越国,昭阳率军大败越军,斩杀越国国君无疆,将兴化一带并入楚国版图,致使越国从此走向衰败且再未崛起。公元前323年,楚怀王欲让流亡在楚的魏国公子高取代魏国太子嗣,遭魏王拒绝后,任命昭阳为将军攻魏,昭阳率楚军势如破竹,连克魏国八座城邑,威名震慑齐、燕、赵、魏、秦、韩六国。因楚魏襄陵之战胜利,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并把“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作昭阳食邑。后来昭阳率领楚国屈、景、昭三姓子弟到封地生活,多年征战损害了他的健康,不久后病逝于封地并葬在邑西。楚烈王为表彰昭阳战功,以周穆王“八骏”之一、美称为“山子”的良马名为谥号赐给昭阳,后人称昭阳为“山子府君”,其庙宇为“山子庙”,所葬之地为“山子村”。[1]

人物生平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称“楚魏襄陵之战”,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此,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