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谱

马姓家族的发展史谱
《马氏家谱》是马姓家族的发展史谱,记载了马氏家族的迁徙发展史,是山东传统家族史的一个缩影,是大批山西移民在齐鲁大地繁衍生息的一个缩影。[1]
《马氏家谱》始修于清康熙52年(1713年),马褴主修,手抄本;二次续修于清乾隆40年(1776年),马大襄(字伯赞)主修,手抄本;三次续修于清道光3年(1823年),马大润(字泽亭)、马大仲(字[chí]亭)主修,木刻印刷,线装5卷;四次续修于清光绪2年(1876年),马灿东(字星如)、马光春(字韶富)主修,木刻印刷,线装12卷;五次续修于民国20年(1931年),马笃恒(字声久)、马笃艮(字文山)主修,石印线装16卷。道光版、光绪版和民国版3部家谱开本基本相同,为25.8×17.0厘米。修谱地点均为长山县(今属邹平县)沟西村。[1]

简介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传。
中华民族有着追源寻根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国家中,便是重修史书,表现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谱,视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家谱的渊源,一般推于《周官》,然而事实上,《世本》便是我国谱牒的最早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就取法于此。历史上的马姓,与中国广大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历史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