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贵藻

鲍贵藻
鲍贵藻(1867-1952),字芹士、勤士,号岛公。先世满族仪征县城人,中医世家出生。鲍自幼聪慧,博闻强记,16岁中秀才,由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深造,为[lǐn]、贡生,号称真州神童。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博物专修科,兼学警务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方潜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国后,以清咨议局议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反清斗争并做组织发展工作。在日本留学时,鲍曾与徐公美轮流担任江苏同乡会主席。

正文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鲍与孙中山先生同在宁支部,任宁支部交际员,并任民国江苏省议会第二届副议长,第三届议员。1913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上海袁世凯杀害,其时上海属江苏省管辖,鲍贵藻提议弹劾警察厅长,由此而触怒了权贵,弹劾不成反遭指责排挤。又因响应孙中山护法,拒绝军阀数万银洋的贿赂等,鲍贵藻一时成了黑恶势力的眼中钉。这些挫折使他不能也无意于仕途,于是淡泊政治和名利,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把希望寄托在培养年轻一代身上。
    1913年以后鲍贵藻先后在南京民国大学、省立第八中学、仪征十二圩扬子盐栈传习所、扬子初级中学、省立第五师范、江苏省栖霞乡村师范、省立徐州师范、扬州中学等校任过教。鲍执教凡30多年,教学一直认真,自学勤奋,生活简朴,深受广大学生的敬重和爱戴。他培养的学生,遍及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堪称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我省教育界知名人士。
    1925年,鲍贵藻受聘为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校长并执教鞭。他衷心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接触频繁,并邀代英等到校作报告。鲍贵藻还支持广大师生举行的罢课、罢教、游行示威等反帝爱国的革命行动,这些行为受到当政者的斥责,当年即被迫辞去校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