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力(外文名:Electricité de France,简称:EDF)[1]是法国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完全由政府持股,[2][a]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能源公用事业企业和核电运营商,业务涵盖电力、天然气、能源贸易及服务等,在法国实行电力发输配售一体化经营,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b]于1946年由法国政府组建,[1][2][3]位于法国巴黎瓦格拉姆大道,[4]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吕克·雷蒙。[5][c] 1984年,法国电力承担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技术总负责工作。[6]1990年,法国电力开始推进国际化发展。[3]1994年,法国电力在北京设立总代表处。2002年,法国电力将亚太地区总部设在北京。[6]2005年,法国电力挂牌上市。[1]自2009年起,法国电力通过收购英国EDF Energy公司、比利时Luminus公司、意大利Edison公司、Dalkia公司和Framatome公司等企业,进入新能源、能源服务等领域市场。[d]自2014年起,法国电力更多通过自主孵化新创企业拓展业务。[2]截至2019年末,法国电力总资产3032.84亿欧元。[3]截至2021年3月,法国电力拥有超过70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总员工人数约16万人。[3]2022年,法国电力在法国的核电发电量较上年下降22.7%。[1][5]随后,法国政府完成法国电力的国有化。截至2024年1月,法国电力完成退市。[1]2024年,法国电力营业收入为1187亿欧元,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114亿欧元。[2]截至2024年底,法国电力拥有装机1.19亿千瓦,其中核电占总装机的57%、水电占18%;其发电量约占法国的80%;核电装机全球第一;电网业务规模欧洲第一;运营法国95%的配电网。[2] 2022年,法国电力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95位。[7]2023年,法国电力位居《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5位。[8]2024年,法国电力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9位。[9]
历史沿革
法国电力的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为了改变国家在经济与工业中的薄弱地位,在银行和重点工业行业实行了国有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政策。根据1946年4月8日法令,法国对1700家左右小的能源生产、传输和配电公司实行了国有化,并整合这些企业,创立了法国电力,[3]组建后的法国电力为不具备政府职能的国有工商企业。[1]在1984年,法国电力承担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技术总负责工作。[6]1990年,法国电力开始进行国际化发展,在欧洲、北美、中东、亚洲、非洲都有核能、热电、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业务覆盖。[3]1994年,法国电力在北京正式成立了总代表处。[6]1996年,法国电力在Hervé Machenaud先生的领导下,开始推动法国中小企业与中国核电生产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建立联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