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泛

朱泛
朱泛上任后,乌伤县民为蜀墅塘水利一事引起争讼。永兴二年(306),朱泛奉命调任临海郡太守。朱泛上任后,沿海观察地势,规划构筑海塘堤岸。

正文

朱泛(约260­—334),字孝祥。晋惠帝时荐举为五经博士,出任东阳郡、临海郡太守。晋亡不仕,定居乌伤县蒲墟村(今义乌赤岸)。
朱泛少年时爱读圣贤之书,出口成章,博古通今,颇受乡闾赏识。晋永平元年(291)被荐举为五经博士。永兴元年(304)出任东阳郡太守。朱泛上任后,乌伤县民为蜀墅塘水利一事引起争讼。乌伤县令调解未果,诣请太守决断。朱泛到乌伤由县令陪同去勘查。一路行去,但见蜀墅塘一带峰峦叠翠,群山环抱。朱泛心里想:如果日后归隐田园,这里倒是个好地方。经朱泛调解,乌伤县为争水利的各村握手言和。自此各村分水灌田,不再逞强豪夺。
永兴二年(306),朱泛奉命调任临海郡太守。象山海峤之地,[jiǎ]角之间的新月形边滩都需筑海堤以抵御潮水冲击,俗称海塘。朱泛上任后,沿海观察地势,规划构筑海塘堤岸。他在象山港以南15里许,动员民工数千人,按都隅分摊段落,历时半年,筑成了长2535丈的岳头海塘。此海塘筑得又高又阔。筑成后,朱泛又率领民众在海塘上广植杨柳。过了二三年后,柳树成荫。自此渔舟泊岸系船于柳,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每当老渔民对后辈说起此海塘时都称颂朱泛太守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