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纥

孔子之父
叔梁纥(?—约公元前549年[1]),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祖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的父亲,官至郰[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大夫,又称郰人纥、郰叔纥,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1][2][3]
叔梁纥是宋国君主微仲后裔,先祖为避祸逃到鲁国的郰邑(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定居,成为鲁人。叔梁纥早年为权臣孟献子手下的一名武士。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四月初九,晋、鲁、宋、卫等十二国诸侯联军包围偪阳城(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一带)久攻不下。孟孙氏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装备车抵达战场,偪阳守军开城门诱敌,待联军将士攻入时突然放下闸门。叔梁纥双手撑住闸门,使已攻入城内的秦堇父等数十鲁国勇士得以撤出,为部队突围争取了时间,因此被孟献子称赞。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他又在齐鲁作战时,救出了被围困的防邑(今山东费县费城镇东北)大夫臧纥,逼退了齐军,并因功升任郰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大夫。叔梁纥晚年时,因没有可以承嗣的儿子,另求娶了颜氏第三女颜徵在,[a]与之生下了孔子[1][4][5][6]孔子三岁时,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前后,叔梁纥去世,被葬在防山(今称梁公林,在山东曲阜县东)。[2][4]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叔梁纥作为孔子之父被追封为齐国公,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加封为启圣王。[7]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时,其封号又改为启圣公,并设启圣祠进行祭祀。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追封孔子上五世祖为王而建祭殿,将启圣祠改为“崇圣祠”,叔梁纥被改封为“启圣王”。[6][8]
叔梁纥早年的家主孟献之认为,叔梁纥是“《诗经》中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1]颜徵在之父曾评价他称,叔梁纥“身长十尺,武力绝伦”。[4]据《齐鲁讲武史话》一书载,叔梁纥因力举悬门,至今在山东曲阜一带被尊为举重之祖。[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