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董山

明朝建州女真部族首领
爱新觉罗·董山(1419-1467年),又名童山、童仓、充尚、充善,出生于灰扒江(辉发河)上游方州西侧余下,是汉人妾所生。[2]他是明代建州女真部族的首领,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猛哥帖木儿的次子。[3]
爱新觉罗·董山生前并不姓爱新觉罗,直到努尔哈赤建国时才出现。[4]董山有两个儿子:土老(又作吐老、脱罗)、脱原保(童吾乙都古、童大彰可)。[2]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爱新觉罗·董山随父重返阿木河。宣德八年(1433),“癸丑事件”中被掳,正统二年(1437年)被赎回,居于远甫乙下(上甫乙下)。是年被任命为左卫指挥使。正统四年(1439),他被朝鲜授予嘉善雄武司上护军。正统五年(1440年),他与叔凡察冲破朝鲜军拦截逃到苏子河,不久又移居三土河与冬古河之间,与建州卫汇聚。正统六年(1441年),他擢升都督佥事。正统七年(1442年),明朝把建州左卫分成了左卫和右卫两部分,他升为了都督同知,专门负责左卫的事务。从此以后,他就独揽了左卫的大权,成为了建州三卫的大首领。天顺二年(1458年),他又升为了左卫右都督。那一年,他去朝鲜献上了当地的特产,被朝鲜封为正宪大夫。成化三年(1467年),因为他性格倔强,不服管教,还多次侵犯辽东地区,在广宁被辽东总兵官赵辅诱捕,同年十一月被处死,终年49岁。[2]

生平

宣德八年(1433年),猛哥帖木儿死后,建州左卫由弟弟、董山的叔叔凡察掌握。1437年明朝授予董山指挥使一职,董山和凡察从此开始争卫印。为避兀狄哈野人,正统五年(1440年),凡察、董山率残部逃往今新宾县烟筒山,投靠了李满住。1441年,董山升任都督[qiān]事。1442年,为了解决董山和凡察之争,明朝政府又增设建州右卫,升两人为都督同知,分别掌握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