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大将道纲母(930年代-995年6月2日),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著名女歌人,父亲和丈夫分别为藤原兼家和藤原道纲。她是中古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百人一首歌人,被《尊卑分脉》誉为本朝三美人之一,并与衣通姬、光明皇后并列为三美妇。她的日记《蜻蜓日记》以和歌和散文的形式记录了她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平安时代女性的生活实证。 主要作品
《蜻蛉日记》共3卷,纪录了她与兼家结婚后20年间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的贵族生活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贵族妇女对自身地位的反省,真挚动人。《蜻蛉日记》作者道纲母以日记形式记载了自己与藤原兼家的婚姻生活,以及由此而生的半世悔恨与痛苦体验。道纲母的丈夫兼家官运亨通,跃居摄政太政大臣。然而身为权贵之妻对于道纲母,却不是福而是祸。时姬超越道纲母而占取了正妻地位,此外兼家还有许多情人。道纲母忍受着一系列精神折磨,她难以承受其他女人夺去自己男人的痛苦,而沉浸在嫉妒与怨恨之中。在当时的平安朝贵族社会中,这种女人的嫉妒具有时代特征。一夫多妻的社会状况,使女性的精神失却安定感。然而《蜻蛉日记》的文学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暴露女性的前述情感。作者尚以无意识的自传体告白,描绘了贵族社会的种种矛盾,以及基于这种矛盾的人际关系与纠葛。就是说,《蜻蛉日 记》的社会性主题是不同阶层男女关系的对立,以及受抑压的女性表现出的有限的抵抗、挣扎或失败。同时,作品展示了女性受到伤害或遭遇不幸的社会矛盾基础,在关注女性自我人生体验的同时,又对兼家那种居高临下的男性诉诸了批判。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日本的“一夫多妻”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一夫多妻”。“婚姻”在当时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实际上女人所争取的并不是正妻的地位,而是男人的爱。 十九岁的作者成为贵公子的侧室时,兼家二十六岁,正室名为时姬。这在当时的贵族世界中是家常便饭,并不会因「第一」或「第二」名份而有损妻子的身价。身为长男的兼家,因无法继承父亲财产,须要找后台老板支援,以便在政界闯荡。这后台老板正是时姬的父亲,算是政治联婚。时姬长得不美,且缺乏教养,作者便集兼家宠爱于一身。可是,婚后第二年,作者产下一男子后,丈夫就有了新情妇。文章开头正是描述这位新情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