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

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
《示众》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5年4月13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二期,后被收录于小说集《彷徨》。[1]
《示众》展示了“首善之区”的市民聚在街头围观杀头的“群像”,所要表达的旨意,乃是鲁迅自其早期开始便一直声扬的对于国民中麻木的看客的批判。[1]
《示众》的叙事镜头,由孩子始,由孩子终,鲁迅笔下的两个孩子,除了具有儿童的生理特征(身形小,行动迅捷)之外,从神情举止,到对世情的认知与体察,皆与成人无异。[1]

内容简介

“首善之区”的马路上除了两个铜盏相击的单调声和胖孩子的叫卖声外,什么扰攘也没有。当巡警和穿白背心的男人出现时,街上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胖孩子“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秃头一边念着白背心上的文字,一边提防着别人占了他的好位置;小学生“向人丛中直钻进去”;长子“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有一个瘦子甚至把嘴张得像一条死鲈鱼般;弥勒佛似的胖脸说道:“好快活!你妈的……”;戴硬草帽的学生离开后,紧接着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了;老妈子指点地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当秃头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时,胖孩子却像白背心一样在研究秃头,看到秃头“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边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小学生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了白背心、胖小孩和红鼻子胖大汉;胖孩子从胖大汉身旁钻出去时,奔向了小学生,把他推开冲出去了;巡警提起他的脚时,大家赶紧都看他的脚,而他放稳后,大家又接着去看白背心;抱着小孩的老妈子碰到了旁边车夫的鼻梁,而车夫一推却推到了孩子身上;当一个车夫跌倒后,看客们又发现了新的热闹,立即将兴趣从白背心转向车夫,向新的刺激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