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大公国

今乌克兰的管辖区域
基辅大公国是基辅罗斯分裂后形成的一个诸侯国,位于现今乌克兰的基辅一带。在12世纪初期,基辅罗斯政治分裂的过程中,基辅大公国逐渐形成。由于这个过程,基辅大公的实际统治逐渐被限制在基辅罗斯中心地区(围绕其首都基辅),从而形成了一个缩小的公国,即基辅大公国。它一直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存在到14世纪中期。1321年,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攻下基辅,基辅大公国开始沦入立陶宛大公国之手,1471年,基辅大公国被立陶宛大公国正式吞并,成为其下属的基辅省。

历史沿革

基辅大公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Kiev俄语:Киев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是基辅罗斯分裂后形成的诸多诸侯国之一,是1132-1471年在乌克兰建立的公国,占有第聂伯河两边的土地,西北与波罗茨克公国接壤,东北切尔尼戈夫公国接壤,西部与波兰接壤,西南与加利西亚公国接壤,东南与库曼-钦察联盟接壤。 1132年,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去世后,基辅罗斯正式进入大分裂时期,基辅大公国为其中一个分裂的公国。1362年,基辅大公国被立陶宛公国吞并,但仍是一个独特的实体,直到1471年,基辅大公国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基辅省。[1]
862年,东斯拉夫人部落因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他们邀请罗斯人的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攻占了南方的基辅基辅罗斯正式开始。
基辅大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