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幸生

天津市北辰区的革命烈士
安幸生(1902年~1927年11月11日)[1],男,汉族,天津人,原名安[]文,号仁岗。1902年出生在天津近郊上河头村(现天津市北辰区)一富裕农民家庭。幼年丧母。在姐弟五人中排行第二。

个人介绍

191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现天津市第三中学)。他关心时事,为人正直,并常与高年级同学于方舟探求救国济民道理,初步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信念。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天津,安幸生、于方舟等青年热血沸腾,群起响应。在斗争中,安幸生开始显露出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此后,他与于方舟、韩致祥(麟符)、李小五、王隶华、王同华等人继周恩来组织“觉悟社”之后,又于1919年10月组织成立了“新生社”。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他们认真研究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后来将“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安幸生任委员。他们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天津反动当局的恐慌,查封了《新生》杂志,安幸生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备受非人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后来经过他父亲、姐夫和于方舟的多方营救获释。安幸生出狱后,被学校除名,被迫回到老家上河头。1921年冬,安幸生根据当地群众要求,领导了反对当局无理收取“烧炭税”和“割头税”的斗争,迫使当局取消了税款。斗争的胜利,使当地群众对安幸生更加信任和爱戴。1922年春,安幸生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主任;同年秋,由罗章龙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安幸生又参加了重建天津党组织的活动。7月,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安幸生任执委,负责海员与码头工人运动。在中共天津地委领导下,安幸生参与组织领导天津各界群众在“五一”、“五四”、“五七”连续举行的声势浩大示威游行活动。[2]
安幸生
1924年8月初,安幸生响应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大联盟的号召,联络天津26个团体,成立了“天津反对帝国主义联盟”,并任委员长。随后,发表了《反帝联盟宣言》,表示要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后,把主要工作放在工人运动方面。安幸生、李培良等通过举办平民识字班,发动群众,联系群众,帮助各工厂、码头建立基层工会。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惨案。安幸生立即组织天津反帝大联盟召开紧急会议,发表宣言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6月1日,天津各界召开反帝示威游行大会,安幸生首先报告了上海惨案的详细经过,激起群众无比愤慨,讲话不断被口号声打断。6月5日,天津学界万余人罢课集会游行,声援沪案。安幸生代表全市学生在大会上宣读誓词:誓死与英日断绝经济关系,打倒帝国主义,联合弱小民族,实行民族自治。为使反帝爱国斗争深入开展,安幸生与中共天津地委领导人于方舟、邓颖超、江浩分头联络,于6月10日成立了代表全市80万民众的天津各界联合会,参与起草了联合会的章程、宣言和通电,并当选为联合会交际员、讲演员和监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