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承裕

唐朝末期静海军节度使
曲承裕(Khúc Thừa Dụ,-907年,又称“曲先主”Khúc Tiên chủ),中国唐朝末期,被授为静海军节度使[1][2][3]管辖今越南北部一带,为日后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建国打下基础。

生平

曲承裕出身于安南鸿州( Hồng Châu,海阳省宁江县)的富豪世家。905年,静海节度使独孤损被贬职,流放到海南岛。与此同时,中国境内藩镇割据,政局混乱,而曲承裕则凭着他“宽和爱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当地人支持,自称静海节度使,治理安南。唐朝被迫承认既成事实,认可曲承裕静海节度使之职,并加封 同平章事Đồng bình chương sự)。关于曲承裕开始任静海节度使的年份,台湾学者吕士朋认为是905年,越南学者陈仲金认为是906年。虽然名义上还是唐朝的官员,实际上曲承裕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权。
曲承裕任职不久,便于907年6月去世,其子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留后曲颢(Khúc Hạo)继位。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