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寺,又名“甘丹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所创立。该寺与哲蚌、色拉二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院”,[2]且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座寺院,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坐落在拉萨以东40公里处,位于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波尔山坳,海拔3800米。[3] 噶丹寺的全称直译为“喜足尊胜洲”,有些学者也称之为“具善寺”或“极乐寺”。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曾御赐该寺名为“永泰寺”。[3]
甘丹寺整体结构包括夏孜和绛[jiàng]孜两个扎仓(经学院),扎仓下面为康村,有的康村下面再设密村。夏孜扎仓由宗喀巴的弟子德布仁布切主持修建,采用88根大柱支撑,其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而绛孜扎仓则由索朗白桑主持修建,经堂由84根大柱支撑,面积达到930平方米。这两个扎仓均具备容纳1500名喇嘛同时念经的能力。[4]噶丹寺内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以清乾隆帝所赐盔甲和明永乐皇帝所赐锦锻绣塘最为著名。后来该寺在“文革”中被毁,1980年后,国家拨巨款修复了经堂、佛塔及僧舍等建筑。一些主要殿堂和僧舍,几百尊泥塑、铜铸的佛像已逐步恢复,新印了全套《甘珠尔》、《丹珠尔》,重新绘制了壁画。[1][2]1961年3月4日,噶丹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历史沿革
甘丹寺,全称直译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称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全盛时期有近4000僧侣。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殆[dài]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而且文物也已经流失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你对藏传佛教有格外的兴趣,这里还是不容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