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古鉴

清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大型谱录
《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收商周唐代铜器1529件(包括铜镜),而以商周彝器为多。清梁诗正等奉敕[zuǎn]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书。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9.5cm×22.6cm。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无行格。磁青书衣,黄绫书签、包角。书前有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上谕一道、纂修《西清古鉴》诸臣职名,分别为梁诗正、蒋溥编修陈孝泳、杨瑞莲摹篆,画院供奉梁观、丁观鹤等绘图,励宗万等缮书。42册,4函。

成书经过

清乾隆十四年(1750),乾隆皇帝下旨,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工部尚书汪由敦,率翰林仿宋宣和年编制的《博古图》样式,收录乾隆帝平日对青铜器的品题,“以内府所藏古鼎彝尊[léi]之属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释文。摹绘精审,毫厘不失,则非往之图谱所能及。”历时两年完成,全书21册,分40卷,共收录青铜器1529件。
乾隆帝亲自参与了《西清古鉴》的编著,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编纂除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外,还有嵇璜裘曰修、金德英、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成等重臣,涉及吏、户、工、兵、礼等五部。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等,“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欧阳修等所能及”。从内容到画工、书法、款识及刊制都代表了当时国家成书的最高水准。
沿用此书体例,清朝又编纂了《西清续鉴》和《宁寿鉴古》两部书。《西清古鉴》成为文物图谱编纂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