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号墓-抖音百科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发掘于1974年―1975年。一号墓是一座木结构的地下宫殿,规模宏大,南北长23.2m,东西宽18m,距地表 4.7m,使用汉代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墓道内随葬有三辆朱斑轮青盖车和十一匹马。二号墓(刘建妻之墓)早年被毁。两座汉墓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玛瑙器、金箔、陶器及丝织品等。一号墓的地宫遗址和车马遗迹是我国唯一在原址上保存完好的该类大型汉墓,是研究中华汉文化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 墓主身份之谜
1993年10月,考古人员对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竹简804枚,共13000余字,内容包含了道家著作《老子》《太一生水》和儒家著作《缁衣》《性自命出》《尊德义》等多篇,不仅揭示了早期《老子》的样貌,还充实了从孔子到孟子之间的发展链条。学界在获得大量思想史资料的同时,对墓主身份愈加好奇。由于该墓中没有出土记载墓主身份的文物,围绕墓主究竟是谁,学界展开了热烈争论。[2] 墓主属于“上士”阶层说荆门市博物馆在《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中,对墓葬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墓葬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原有封土早年被夷平。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头东足西置于棺内,仰身直肢,两手交置于腹部,双腿分开,仅存骨架。出土鸠杖2件、漆耳杯17件,其中一件漆杯底部刻有铭文“东宫之杯”。出土玉带钩1件,首尾端皆雕刻成龙首形。[2]简报结尾还依据考古遗存得出结论:墓葬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下葬年代应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前3世纪初。墓葬有墓道,无台阶,一棺一椁。《荀子·礼论》“天子棺椁七重……士再重”。可见,士用一棺一椁,按照周礼,郭店墓当属“士”一级墓葬。[2] 周建忠《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把原有基础性结论逐个推翻: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而非“上士”;“不”与“帀”在字形上存在区别,释为“杯”方为正解;赐杖尊老之礼始于西汉,鸠杖并非手杖,墓主年龄也并非七八十岁;楚人葬式皆为仰身直肢,双手交叉也很常见,无法判定死者是“怀石水死”;不论从考古或文献角度都不能证明墓主是屈原。另外还有学者对方法论进行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