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尔战役

1944年3月至7月日军对英印军发起的战役
英帕尔战役(英文名:Battle of Imphal[3];日文名:インパール作戦[5];日军代号:ウ号作戦[b][4])是指1944年3月至7月间,发生在钦敦江两岸直到印度阿萨姆邦科希马外的公路,日军对英印军发起的前后持续将近5个月的一系列战役,此战以日军惨败告终。[8][9][10]
1944年3月8日,日军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率10万兵力及牲畜渡过钦敦江,发动英帕尔战役。英军统帅蒙巴顿迅速调整战略:主动后撤至英帕尔高地,切断日军与基地联系,利用空中优势封锁补给线,并预判雨季将削弱日军攻势。日军兵分三路:第33、15师团主攻英帕尔,第31师团进攻科希马。4月上旬,牟田口廉也决定以第33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从东南向英帕尔推进。4月10日,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但英军获美军45架运输机紧急增援,稳住防线。日军虽多次强攻,却因补给短缺(口粮锐减至每日0.3两)、疾病肆虐(3万人染病)渐失战力。6月雨季来临,道路泥泞,日军被迫迂回北进。6月10日,日军第33师团和配属的第15师团一部与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了战斗。6月25日,进攻科希马的日军第31师团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官兵开始沿着一条山谷小路向乌克鲁尔撤退。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2][10]此役英印军伤亡约1.6万人,日军伤亡约5.3万人[7][2]
英帕尔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日军由于忽视后勤保障,寸土未得,伤亡5.3万人。这次战役也被军史学家评价为“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战略进攻阶段。[1][10]

战役背景

地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