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4
大禹陵是夏朝开国国君大禹的纪念陵墓,其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禹陵村[7][3]
大禹受舜命治水,吸取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之法,治平了洪水,因功受封为“夏伯”。舜死后,禹称王,缔造了夏朝,后东巡大越,死后葬于会稽山麓。《嘉泰会稽志》记载,南朝梁时,禹庙曾有过兴修。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禹庙改为告成观,意谓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后经过历代修建,庙宇扩大,成为一组宫殿式建筑群。[3]明嘉靖年间,福建人郑善夫认为大禹墓在庙南几十步的地方,知府南大吉相信他的话,立石碑刻上“大禹陵”三个字。[3]
大禹陵主要由禹陵、禹庙禹祠、祭禹广场、大禹陵碑、享殿等组成。[8][9]大禹陵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9]禹陵面临禹池,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笔。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6]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大禹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禹陵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