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星

中国抗日名将
朱福星,字申卿。15岁入浙江第七师范。1915年日寇青岛逼迫当局签“二十一条”时,愤然率同学50人投笔从戎。从此成为抗日名将,他兴学重教,并以精湛医术,无偿救死扶伤并著书。[1]

抗日名将

东征北伐,战功显赫,官升三级。1932年日寇犯沪,遂调任抗日总预备队代团长,同年进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毕业后任上校团长。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抗日之役,率6师33团血战七昼夜,击溃吴淞登陆顽敌,保卫宝山之役重创日寇,身负重伤,经国际仁爱医院抢救脱险,战后[zhuó]升为少将旅长。后回家疗伤,旋组织抗日救亡。日酋胁逼十四都乡交十万银元,他英勇无畏冒死抵制,未送一丁一粮一分钱,使十四都乡成为抗日根据地,他是前线后方双重抗日英雄。他兴学重教,腾出己屋办学育人。他为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忘我奔波,德高望重,被誉为十四都乡庇荫大树。新中国成立,选为各界人民代表,一度蒙冤,仍以精湛之医术,无偿救死扶伤并著书立说不辍。1975年含冤去世,1983年平反昭雪,1991年市政协统战部召开隆重追悼大会。1997年8月在东阳市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缅怀他为官清廉、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爱国爱民、无私无畏的光辉人生,颂扬他的座右铭“造福者不为享福,善始者还当善终”显示出来的人格力量。他的业绩刊载《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东阳市志》、《中共东阳组织史》、《东阳史志》、《中共东阳党史》、《中共东阳党史大事记》、《东阳市文史资料选辑》、《八一三淞沪抗战》、《朱福星传略》、《朱福星》以及《朱福星——一片丹心为人民》等。   2005年9月,东阳市巍山镇人民政府在怀鲁眠牛山公园建《抗日名将朱福星纪念亭》,勒石昭彰以镜后人。2015年9月9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抗日名将朱福星先生纪念像落成仪式在其家乡巍山镇甲丘村看芝举行。   2017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之际,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浙江省东阳市档案馆联合举办的《淞沪抗战名将朱福星将军生平史料展》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揭幕,此次展览利用大量档案资料、图片以及遗物,通过“投笔从戎、淞沪会战、回乡抗日、崇学兴教、悬壶济世、名垂青史、遗物展示”等7个板块,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抗日名将朱福星“前线后方抗日英雄,办学行医惠泽乡里”的光辉一生。
抗日名将朱福星纪念亭

传记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