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春芳

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派创始人
毕春芳(1927年7月14日-2016年8月14日),女,汉族,原名毕雅珍,浙江省[yín]县人,越剧表演艺术家,工小生,毕派创始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3][6][2][1][8]
1940年,毕春芳进入上海鸿兴舞台科班学艺,拜男班艺人李桂芳为师。1943年满师后,先后与邢竹琴、徐天红、王文娟、裘爱花、金艳芳等搭班。[2]1946年参加徐天红组织的天红剧团,次年参加东山越艺社,与范瑞娟、傅全香合作。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导的雪声剧团,参演了《珊瑚引》《梁祝恋史》等作品。1949年再度进东山越艺社唱二肩小生,1951年加入合作越剧团,与戚雅仙长期合作。[9][10][1]1958年2月,她与戚雅仙合演了古装喜剧《王老虎抢亲》。[11]
1966年“文革”开始,毕春芳被下放到崇明县区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春,她被分配到上海延安豆制品厂当工人。1978年,文化局下了调令,毕春芳重返舞台。1980年,毕春芳和戚雅仙一起重建静安越剧团,两人再度合作,除恢复演出一些优秀传统戏外,还进行了艺术革新,先后在《光绪皇帝》《卖油郎》和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等剧目中,塑造了光绪皇帝、卖油郎、格洛梅王子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7][12][1]自1983年起,毕春芳先后9次赴香港演出。1986年,毕春芳举办了《毕春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演出。次年,毕春芳退休。1995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授奖大会上,她获得了“金唱片”奖。2016年8月14日,毕春芳因骨折并发症于上海去世,享年90岁。[1][8]
毕春芳发声清脆而富有弹性,音域较宽,中音厚实,运腔圆润,吐字清晰,旋律新颖,轻快流畅,柔刚兼具,其做功飘逸潇洒,松弛自然。[13]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唱腔形成独特风格,被公认为“毕派”,[14]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玉堂春》《三笑》等。[2][5]毕春芳的弟子不下数十人,著名的毕派传人包括杨文蔚、丁莲芳、毕继芳等。[1][1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