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

中国北京市境内国家级科学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天文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分为A馆(老馆)及B馆(新馆)。A馆于1957年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B馆于2004年底建成开放。[3][1]
截至2021年,北京天文馆共有藏品77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件(套);重要展品有镇馆之宝“南丹铁陨石“、1957年建造的傅科摆、1972年美国阿波罗17载人宇宙飞船的宇航员采自月球的半克月岩等。天文馆A馆中央是球幕内部达直径达23米的地平式天象,厅内有镇馆之宝“蔡司九型光学天象仪”和极高分辨率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B馆设有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3个科普剧场,其中直径为18米的宇宙剧场拥有标准半球全天域银幕。天文馆还开设了宇宙畅游展览、宇宙穿梭展览、宇宙风景展览等主题展览。[3][1][2][5]
北京天文馆的下属单位“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是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天文古迹,于1982年2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象台台顶展出的八件古天文仪器是中国天文国宝,国家一级文物。[6][7][3]
北京天文馆以人造星空模拟表演、天文知识展览、天文观测等形式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多次被评为国家和北京市级“科普先进集体”。[1]天文馆的《奔向月球》荣获国际科教影视2019“中国龙奖”金奖,《宇宙大爆炸》获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影视动画类金奖,原创4D影片《童年太阳系》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国产影片”和“最佳观众推荐4D影片”两项大奖。[8][9]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