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

头部具管状长嘴的鱼类
1
4
海龙,也称杨枝鱼、钱串子、吹火筒等,[1]共有330余种,属于脊椎动物鱼纲海龙目海龙科。[2]海龙是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的统称,主要栖息于沿海礁区、潟湖区及沼泽区等藻类丛生的水域,极少数可进入河口域或淡水域,一般栖息深度不及50米,常利用尾部缠绕在海藻上。[3][4]海龙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始新世,已知最古老的海龙化石来自意大利蒙特博尔卡。
在形态方面,海龙体狭长而侧扁,体长37~50厘米。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四棱形,渐细卷曲,腹部中央特别突出。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或与体轴成一大钝角。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吻延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鼻孔每侧2个。鳃盖突出,具明显放射状纹理。全体无鳞,外覆环状骨片,被有大小不等粗糙颗粒状棘,无尾鳍,体淡黄色。[3]
海龙属于近海暖水性小型鱼类,终身栖息于近岸区,只在11月以后移向附近深水区越冬,海龙属于肉食性,主要以小型底栖和浮游甲壳类动物为食,包括桡足类端足类糠虾和虾。[5]雄性海龙具孵卵囊(育儿囊),雌性海龙产卵于育儿囊内,卵子在囊内受精,绝对怀卵量127~1123粒,平均812.5粒;产卵期5~7月繁殖,产卵前要经过反复的求爱活动。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主要分布于全球的海洋热带至温带水域。在中国分布于南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在中国外分布于非洲东岸及南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6]
海龙味温、甘、咸,归肝、肾经,药用时具有补肾壮阳,消肿散结,舒筋活络,止血,催产的功效,适用于颈淋巴结核、难产、阳痿[wěi]、不育、哮喘、腰腿痛、跌打损伤、腹痛、痞块、乳腺癌及外伤出血等症状。研究发现海龙含胱氨酸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及多种微量元素。尖海龙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烯-4-[tóng]-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海龙对人体功能有兴奋作用,补肾壮阳的功效十分明显,是一种治疗阳痿的良药,其效用往往超过海马[7]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