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体育总会-抖音百科
北京市体育总会,前身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北京分会,成立于1950年,是北京市的一个群众性体育组织[1]。该组织的宗旨是协同北京市体育局,团结全市体育工作者,发展北京市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进北京市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2]。其主要任务包括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及表演活动,组织社会调查,反映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意见,通过各体育协会举办体育业务学习,开展体育宣传,向体育爱好者、工作者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体育方针政策和体育道德教育,促进国际体育交流活动[3]。 组织架构
北京市体育总会设有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等职务,其办事机构下设秘书处、协会工作部和人事财务部三个部门,专职工作人员10人,负责市体总日常工作。市体总在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在市社团办的指导下,对全市20个各区县体育总会以及单项运动协会、行业性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俱乐部共77个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基础建设、活动建设、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对体育社团工作予以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社 团组织的中介和服务功能,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促进体育社团组织发挥本项目协调管理的优势作用,指导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水平,扩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职责范围
北京市体育总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全市社会体育社团全局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体育社会团体的发展规划,拟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此外,还负责全市性体育社会团体的申请成立、注销登记的初审和变更登记、年度检查的审查工作。同时,对全市性体育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对社团的财务、人事、外事等事项按章程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对社团主要领导人选的变动、涉外活动、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重要事项按程序报市体育局审定。另外,市体总还负责做好联系体总委员工作,组织社团工作骨干的学习、培训和工作交流;联系和指导区县体总业务工作。适当举办传统性体育活动,支持、协助有关单位主办的国际体育交流活动,规范社团对外体育交流行为。最后,负责市体育局交办的其它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