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加索地区-抖音百科
高加索地区(Caucasus),指亚欧大陆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区,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北起捷列克河及库班河,南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大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贾中部,北侧常称"北高加索”或“前高加索”,属俄罗斯,南侧则称“南高加索”或“外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1] 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起源于被称为阿尔卑斯山地质旋回的巨大地壳结构下凹地带,从结构上看,大高加索地区是大约2500万年前阿尔卑斯山地壳运动边缘隆起的一个大反斜(上褶皱),随后又被新一轮的侵蚀和隆起所改变。科尔基达低地和库拉·阿拉斯低地都是与阿尔卑斯山地壳运动有关的构造洼地。[2]高加索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 区域,主要由山地、河谷平原和低地组成。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火山、地震。大、小高加索山的煤、铁、锰、铜、铅等资源丰富。大高加索山脉大部分海拔在3000到4000米之间。高加索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茶叶、柑橘类(柠檬、橘、橙)、油桐、无花果等亚热带作物。[1]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地区的动物包括某些特有物种西高加索山羊和达吉斯坦山羊。[2] 高加索地区总人口约3000万,[1]居住着50多个不同的民族。自公元前二千年开始,高加索成为青铜加工中心之一,中东文化的传播导致了伊朗语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2]16世纪起,俄罗斯、波斯和奥斯曼帝国争夺高加索地区,1710年俄罗斯在与土耳其战争中失去亚速和北高加索的一些领土。19世纪初,俄罗斯重新扩展在北高加索的势力,1826年赶出波斯军队,1829年土耳其承认南高加索永远归俄罗斯。20至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引发北高加索的矛盾。1991年苏联解体后,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和骚乱,如车臣战争等。20世纪90年代初,瓦哈比教派在高加索和中亚传播,成为安全威胁,尤其在车臣等地导致伊斯兰武装活动。[3] 高加索地区拥有黑海和里海沿岸海滩,是热门的度假胜地。每年有数百万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人来到高加索地区休息、接受治疗,并享受登山和滑雪等娱乐活动。[2] 命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