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 码(Quick Response)是二维条码的一种,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1] QR码使用四种标准化编码模式来存储数据,包括数字、字母数字、字节(二进制)和日文(Shift_JIS)。QR码原创于日本,现已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于手机读码操作。[2] 相较普通条形码,QR码具有快速读取的能力和更大的存储资料容量,扫描时无需直线对准扫描仪。应用范围包括产品跟踪、物品识别、文档管理、库存营销等等。[2] 简介
QR码的“QR”是Quick Response 的缩写。这种二维码能够快速读取,与之前的条形码相比,QR 码能存储更丰富的信息,包括对文字、URL 地址和其他类型的数据加密。QR码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QR码的标准JIS X 0510在1999年1月发布,而其对应的ISO国际标准ISO/IEC18004,则在2000年6月获得批准。根据Denso Wave公司的网站资料,QR码是属于开放式的标准,QR码的规格公开,而由Denso Wave公司持有的专利权益,则不会被执行。除了标准的QR码之外,也存在一种称为“微型QR码”的格式,是QR码标准的缩小版本,主要是为了无法处理较大型扫描的应用而设计。微型QR码同样有多种标准,最高可储存35个字元。微型QR码可以在1厘米的空间内放入35个数字或9个汉字或21个英文字母,适合对小型电路板对ID号码进行采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