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

孙权称帝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正式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不承认曹魏政权,于成都绍汉统自称汉帝,史称蜀汉
时天下三分,曹刘皆已称帝,而坐拥江东诸郡的孙权自公元222年以来虽自立年号,却一直只称吴王,低人一等。在公元229年孙权终于决定称帝。名正言顺地与曹刘两方形成鼎立之局。

事件过程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孙坚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的标志。三国之中,尽管孙权称帝最晚,但从割据江东起计算,却是历时最久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