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恺郭尔

丹麦哲学家
索伦·奥比·克尔凯郭尔(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另译“祁克果”),19世纪上半期的丹⻨哲学家神学家,他在哲学和宗教上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和反潮流个性,提出以非理性的个人取代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来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他的哲学思想代表了所处时代中酝酿着的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转向的历史潮流。[1]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年5月5日生于哥本哈根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家庭,1830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1838年其父死后,克尔凯郭尔开始与雷吉娜交往。1840年两人订婚,但在一年后解除了婚约。1841年他在完成硕士论文《论讽刺概念》后曾去柏林谢林黑格尔的课程,他不仅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体系,也认为谢林思维混乱,其形而上学软弱无力。1842年5月他回到哥本哈根,依靠父亲的遗产生活,从这时起到1846年完成了其最主要哲学著作。晚年克尔凯郭尔几乎将全部精力转向宗教,写了大量宗教论著。
克尔凯郭尔在哲学上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在宗教上反对对宗教神学作理性论证的潮流,并因此与官方教会发生过激烈冲突。[2][3][4]作为使欧洲哲学发展发生近现代转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实现的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脱离人的客观物质或理性意识的存在来当做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活动,特别是厌烦、忧郁、绝望等悲观情绪代替感性或理性认知,代替黑格尔主义的纯思维、理性和逻辑来作为揭示人与世界及上帝的真谛的出发点,而这也正是他的全部哲学和宗教研究的出发点。
在哲学史中,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尼采都被视为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人,相比后二者,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更加偏向于通过揭示具体单一的个人生存伦理来瓦解理性主义的体系梦想,这一点既开显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张力,又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现实思考。克尔凯郭尔之后,其所提到的“个体的 ”“真实性”“责任”“孤独”和“信仰”的哲学范畴都成为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许多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如尼采、海德格尔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成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之一。雅斯贝尔斯曾经这样评价克尔凯郭尔:“目前哲学状况是以下面这个事实为特征的,即克尔凯郭尔尼采这两位哲学家在他们生前受到忽视,以后长时期内一直在哲学史上受人轻视,而现在他们的重要性则越来越不断地增长。黑格尔以后的其他一切哲学家正越来越失势而引退,今天这两个人则不容争辩地作为他们时代的真正伟大思想家而站了出来。”[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