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
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武则天时期达到100万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约84平方公里。[1]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在市辖区为200万人,而市区则超过100万人。唐朝末年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1996年11月20日,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1],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这些坊又东西分属万年、长安两县[3]。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当时中国城市的典范。
大兴城,始建于隋,唐朝更名为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