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先

刘景先
刘景先(?-689年),本名刘齐贤,唐朝大臣,高宗朝右相刘祥道之子。[1]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则天)为唐中宗唐睿宗摄政期间担任宰相。[2]684年,他为被指谋反的宰相裴炎辩护,[3][4][5]得罪武后,被捕流放。[6][7][8]689年,他再次被捕,自缢而亡。[9][10]

简介

刘景先出生于官宦世家,少时才学过人,以方正闻名,唐高宗李治非常赏识他,官拜侍御史。乾封元年(666年) 父亲刘祥道病逝,袭父爵为广平郡公,高宗赐封他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司马。继后累迁黄门侍郎,修国史。永淳元年(682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亦有记载:弘道元年(683年)年底唐高宗病重,命太子监国,裴炎“奉诏与黄门侍郎刘景先,中书侍郎郭正一并于东宫平章事,(拜相)”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时间相差一年,但刘景先当宰相均有记载。
永昌中(689年),刘景先为酷吏陷害,关进吉州监狱。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才,遭受不白之冤几经[zhé]贬,除英雄无用武之地外,还遭酷吏陷害,自已想不通,在吉州监狱上吊而死,并被抄家。刘景先死后将近百年,唐德宗李适怜爱前贤,于建中三年(782年)赠刘景先太子太保

家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