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coalball)是用煤末加水和黄土制成的小圆球,是取暖用的燃料。[1][2][3]
制作煤球的方法称为摇煤球,方法是将煤末过筛后加上有黏性的黄土,用水和匀成煤泥,平铺在地面,用铁锨将煤泥切成均匀的小方块,撒上细煤面吸水,待水分干到一定程度时,放入筛内将方块煤转动摇成球状,倒在地上晒干即成煤球。[3][5][6]
清代时,煤球因其成本低廉,成为了中国北方民间百姓的主要燃料。20世纪60年代,蜂窝煤的制作方法开始普及,20世纪80年代,煤球被蜂窝煤取代。[3][4] 历史沿革
清代之前,中国北方多用煤块取暖。到了清代发明了煤球,便宜的煤球成了民间百姓的主要燃料。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李虹若所著的《朝市丛载》中“都门吟咏”专门有一首写煤球:“新兴煤铺卖煤球,炉上全无火焰头。可恨卖煤人作伪,炉灰黄土一起收。”从诗中可知煤球在当时是个新兴事物,说明到清末煤球才成为主要的煤产品。[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