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百越古道上重要的支点,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村(社区)委会,1552个村民小组、2622个自然屯,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全县总人口22.9万人,其中汉族、壮族、瑶族分别占总人口的45%、33%和22%。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奋斗下,凌云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素有“古府凌云”“茶乡凌云”“山水凌云”“长寿凌云”“活力凌云”“壮志凌云”之美誉。[1]
凌云县地处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大石山区占93.6%,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县内河流有泗水河、布柳河2条干流,总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县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4.35%,是百色澄碧河的主要源头,也是珠江水源的发源地,素来享有“山雄、水秀、洞幽、城古”之美誉。境内有集休闲、考察、观光为一体的茶山金字塔,湖山秀美的水墨浩坤湖,千年历史文化的泗城州府等3个国家AAAA级景区,有被誉为“亚洲神奇第一洞”的纳灵洞和泗城文庙、水源洞、民族历史博物馆、独秀峰、桑梓平怀、红色彩架等7个国家AAA级景区,2015年成功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1] 凌云建制历史悠久,宋皇祐[yòu]五年(1053年),宋皇朝在凌云设置泗城州,管辖利州、侯唐州、归乐州、龙川州,也就是如今的右江、田林、西林、凤山以及贵州的一部分。在明代,凌云是广西最大的直隶州,有“百粤推尊,两江上郡”之美誉;清顺治15年(1658年)设为泗城府,乾隆五年(1740年)清朝在泗城府设置凌云县,至今有近千年州、府、县治历史。时至今日,境内仍保留有挹翠门、文庙、三星塔、水源寺、云台寺、中山纪念堂等古建筑,千年州府底蕴悠长。凌云县具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凌云壮族72巫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凌云白毫茶制茶技艺》《凌云瑶族龙凤舞》等10个民俗文化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朝里那巴吼敢歌圩文化节、金保“二月二”民俗文化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