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亚明

中国现当代教育家、学者
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匡村,[1]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中国高等教育界代表性人物,曾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为吉林大学奠基人。[2][5]
1923年,匡亚明进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他参加革命。1926年,他考入上海大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的名义领导了宜兴秋收起义,之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研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至1963年,他担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来更名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从1963年起,他开始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匡亚明担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他开始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1]1996年12月16日,匡亚明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6]
匡亚明曾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著有《孔子评传》《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等。[3]2015年,匡亚明入选“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4]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