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追溯于20世纪40年代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史地系。迄今,已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学院现有师资5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7人。开办有历史学(师范)、历史学、民族学3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任务,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班。[1] 历史沿革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史地系。回溯学院办学历程,前辈学人之翘楚,如吴宓、孙培良、邓子琴、吴毓江等辛勤耕耘的身影历历在目。吴宓,哈佛大学硕士,学贯中西,1955-—1957年在历史系任教;孙培良,学术领域广泛,以治西 亚史,特别是伊朗史见长,享誉世界史学界;邓子琴,一生致力于文化史、民族史研究,成绩卓著;吴毓[yù]江,以治墨学名世。他们渊博的知识,高深的学问,勇于探索的精神,崇高的道德风尚,如春风细雨,滋润了数代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形成了我院良好的办学传统,铸成我院今日之院训——进学、修德、会通、超胜。 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历史教育硕士(含高师硕士)授予权。中国史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 学院下设中国史系、世界史系、历史教育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民族教育系等5个系,以及历史地理研究所、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亚研究所、伊朗研究中心、于右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国学研究与应用)、民族学3个本科专业,承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已形成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预科、网络教育和历史教育硕士、高校教师硕士等多层次办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