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1984年成立于北京的研究所
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在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同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研究所于1979年为国际关系硕士点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际关系博士点。现有工作人员共15人。20多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培养了数百名硕士、70余名博士。现已成为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发展历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教研室,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需要,经外交部批准,1984年成立国际关系研究所。确立研究所的宗旨是对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培养专业研究人才。同时配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1984年国际关系研究所成为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授予点。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学术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层次较高、业务精深、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全部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国际关系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的单位。[1]

科研成果

国际关系研究所以系统的国际关系历史研究为基础、多国别和地区国际关系专题研究为重点、配合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与当代理论思潮的前瞻性研究,与外交部等实际工作部门相配合,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特色,并完成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如《近代国际关系史纲》、《现代国际关系史》、《冷战后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学》、《外交学概论》 、《经济外交》、《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聚焦中国外交》、《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东和谈史》、《欧洲安全组织与安全结构》、《俄罗斯外交史稿》、《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思潮》等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87篇。特别是研究所投入近8年时间和精力,协助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卷本《国际关系史》巨著,该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与此同时翻译了《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分析》、《现代外交》、《首脑外交》、《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学》、《拉宾回忆录》、《20世纪世界历史》等国外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外交部下达的《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美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霸权主义新特点》、《时代与国际格局特征》、《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建设》、《俄罗斯入世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一系列研究项目。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十五"期间,预期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区大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百年国际关系与中国系列丛书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多样化、民族冲突的国际监督与管理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际军事安全分类、外交大词典国际关系与外交分类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