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2],CRAO),又称为眼卒中,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分支及视网膜睫状动脉因阻塞或血管壁痉挛性闭塞所引起的供血区急性缺血和机能障碍的总称。[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由动脉痉挛、栓子栓塞、动脉内膜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是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先兆。[4]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的不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分为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短暂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累及睫状视网膜动脉的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上升至10.1/100000,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CRAO按照急性卒中治疗,建议立即送往有卒中中心的急诊科。阻塞发生后90分钟至120分钟进行眼部按摩、前房穿刺、降低眼压、等治疗,症状可改善。[1]
命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中医称其为暴盲,又名落气眼。[8]视网膜中央 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属于终末动脉,除了视网膜睫状动脉以外,它是供给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血管,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供应区的视网膜立即缺氧、坏死、变性。2小时以后,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会遭受严重破坏,很难恢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