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迪生

原兰州大学校长
林迪生(1903年—1997年),原名攸棉,又名林攸绵,男,浙江三门人,中国著名教育家。[1]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兰州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在其一生中,林迪生忠诚于教育事业,为“科教兴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

人物生平

林迪生,浙江临海县人,著名教育家。1936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任延安师范教师、中央苏维埃教育部社会教育科科长、鲁迅师范大学校长、延安大学中学部主任等职。1950年3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1953年任兰州大学校长,此后一直在兰州大学工作。1979年起,先后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顾问等职。[2]
林迪生一生忠诚教育事业,重视人才。林迪生曾经说过:“我不图任何回报,只想让国家多出几个人才。”1955年,林迪生亲自南下复旦南京大学等校,聘请植物化学家朱子清核物理学家徐躬耦等一批著名教授,有力充实了兰大的师资队伍。林迪生还亲自安排教授们的衣食住行,问寒问暖。60年代初,郑国锠夫人仝允栩因手术住院,林迪生和夫人一同带着鲜花和礼物来病房表示慰问,让郑国锠“深为感动”。在反右和“文革”运动中,林迪生尽他所能保护教授们,不怕被戴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2]
林迪生一贯关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2]1952年,兰大校园来了一千多名四川学生。初到北方,学生饮食习惯不适应,想家、哭鼻子、发牢骚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同学逃学回老家。林迪生得知这一情况,亲自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抓学生食堂,改善学生伙食。学生情绪很快稳定,逃学的很快返回。林迪生深入群众,了解到八卦亭学生宿舍窗户纸破了,马上让事务科的工作人员给学生送去窗户纸糊上窗户。兰大校长办公室的廖世伦回忆说:“每次发工资,林校长都拿来一叠汇款单,寄钱给在校和已毕业工作的贫困生。”文革期间一次批斗会上,林迪生被人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胸部和肘部等多处骨折,面部青肿,在床上休养了两个多月。但他始终不谈是哪个学生把他推下来的。当别人问起此事时,他只是说:“我们有责任啊!就是说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