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晚报

自立晚报
《自立晚报》创刊于1947年10月10日,为台湾第一份正体中文晚报,一向以“无党无派、独立经营”为理念。最初由报人顾培根创办,时日出四开纸,发行宗旨是:“完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前提,以民众的信心与希望,替民众说话,忠实报道,善意批评,积极建议,抨击坏人,歌颂好人,作为政府与民间进一步合作的桥梁。”引1949年,《自立晚报》第一次改组,郑邦琨、吕子匡以新台币一亿八千万元买下该报发行权,同年9月18日是本次改组后第一次出报。 1950年,该报扩张为对开一大张。1950年4月,该报在台北市万华区雅江街17号设立印刷厂,工厂及编辑部皆设于此。[1][2][3]

历史

《自立晚报》曾经十次改变经营者、五次搬迁,甚至因政治因素被停刊三次。
1950年11月17日,《自立晚报》副刊〈万家灯火〉刊载香港报纸剪稿〈草山一衰翁〉,遭台湾当局指涉对当时住在阳明山的蒋中正有不敬之意而遭停刊,并被处以“永不复刊”的处分。1951年9月21日,在李玉阶的努力下,正式复刊,李玉阶任发行人,叶楚瑛为总编辑,胡一贯为总主笔(钟鼎文代行),这是该报第二次改组。1953年2月,又被迫停刊一星期。1953年10月18日,又被处以停刊三个月。1958年5月3日,该报报头下方加标“无党无派、独立经营”八字。1959年6月18日,李玉阶复邀吴三连许金德加入经营该报,协议书第一条定义“本报言论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倡导自由民主法治精神,并以公正客观、超然于党派立场为最高原则”,而有了往后的长期规模。
1959年8月23日,该报增资,李玉阶任董事长,吴三连任发行人,这是第三次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