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密·巴夏礼

19世纪英国外交家
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Sir Harry Smith Parkes,1828年-1885年),KCB,GCMG,19世纪英国外交家,主要在中国和日本工作。[1][2]
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的父亲哈里·巴夏礼是一个工程师,也是帕克斯与奥特韦公司(Parkes, Otway & Co.)的创办人。母亲在他四岁时去世,次年父亲也在交通意外中身亡,他因此成为孤儿,并由住在伯明翰的、曾是海军军官的伯父收留。巴夏礼在Balsall Heath的一所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升读英皇爱德华文法学校(King Edward's Grammer School)。1841年6月,巴夏礼乘船航往中国,投奔表姐玛丽·郭士立(Mary Wanstall Gützlaff),并在其居所中居住。1841年10月,巴夏礼抵达澳门,准备供职于马儒翰的办公室,担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与商务总监砵甸乍爵士的翻译、秘书。他曾于1865年至1883年担任英国日本帝国特命全权大使兼全权公使,以及1883年至1885年担任清朝驻华公使。巴夏礼爵士还于1884年担任朝鲜大臣。香港九龙白加士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了Parkes Street。[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哈里·斯密·巴夏礼,1828年生于英格兰施他佛郡布洛克斯威奇(Bloxwich, Staffordshire, England)。父亲哈里·巴夏礼是一个工程师,还是帕克斯与奥特韦公司(Parkes, Otway & Co.)的创办人。他的母亲在他四岁时去世,次年,他的父亲亦于交通意外中身亡,使他成为了孤儿。住在伯明翰的、曾是海军军官的伯父收留了他。他在Balsall Heath的一所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后来,1838年5月他升读英皇爱德华文法学校(King Edward's Grammer School)。